我 emo 了?
觀察孩子的情緒,就從我 emo 了開始(emotional 情緒化,縮寫 emo)
以前我們會向他人「討拍」,來表達需要他人的認同或傾聽,青少兒一樣會有這個需要他人關心的時刻,只不過他們用 emo 一詞表達。
「為賦新詞強說愁」一直是青少年時期感知自己與外在的過程,但時常在網路上表示自己 emo 了或發出 emo 訊息時,實際的情形是什麼呢? 是一種求助訊號還是只是要跟上流行?
近期,更是出現「sadfishing」一詞,除了原本的討拍,更有以「傷心」訊息、主動「釣」出實際所需關注的意涵。
然而,要辨識訊息真實的用意並不容易,因此文章建議家長除了不要輕忽任何一則「emo 文」,更要在平時就給予孩子足夠的關心,多了解孩子的生活狀態,如此一來 ,不只能理解孩子的煩惱,更重要的是還要杜絕引狼入室的風險。
資料來源:
當青少年在社群討拍喊「我emo了」,是真求救還是強說愁?|親子天下